《2021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》

发表时间:2022-07-01 16:58



2021年度中国营商环境报告

尽管受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,中国营商环境仍在不断优化。4月召开的中国贸促会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了《2021年度中国营商环境研究报告》。报告显示,2021年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的整体评分稳步提高。

中国贸促会新闻发言人在发布会上表示,中国通过深入推进“放管服”改革、积极完善各项法规制度、大力实施减税降费等政策措施,营商环境建设工作取得积极成效,市场主体更加活跃,国民经济发展更加稳健,基础更加牢固。


2021营商环境报告热点分析


什么是营商环境

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。

中国将继续针对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,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加快改革步伐,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高水平开放、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。

2021年,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

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

要》明确提出“构建一流营商环境”,要求“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”


优化营商环境成效与亮点



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,市场活力充分释放

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许可事项的决

定》,决定取消29项行政许可事项,下放4项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层级。

国家发展改革委、商务部发布《市场准入负面清单(2020年版)》,共列入事项123项,比2019年版清

单减少8项;发布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(负面清单)》《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》,与2019年版相比,全国负面清单由40条减至33条,压减比例17.5%,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由37条减至30条,压减比例18.9%;发布《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》,与2019年版相比增加127条、修改88条。

减少企业用电、用气支出超过1080亿元。


全年可量化降低物流成本超过1300亿元。


全国“信易贷”平台已与9省市地方平台实现互联互通,超过731家各类金融机构及其地方分支机构完

成平台入驻,累计整合与企业融资授信密切相关的信用信息超过187亿条,向中小微企业实际发放贷款累计31万笔、放款总额突破5600亿元。


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随机抽取的6个省份18家商业银行收费开展检查,查出违规收费8428.18万元。


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6个省份31家转供电主体进行直接检查,部署全国检查转供电主体83893家,退还多收电费14.21亿元。



法制化建设步伐加快,良法善治成为共识

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全国开展巡回宣讲解读60余场,累计培训超过3万人次。

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地区已累计修订废止不符合《条例》规定的法规、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约1000件,推动与《条例》规定和精神不一致的有关规定全面停止执行。


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开展清理拖欠民

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,已累计清偿政府部门

和大型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逾期欠款8500多亿元。


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6部门联合印发《市场监管领

域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》,开展联合抽查,涵盖35个业务领域共74个联合抽查事项。


国家“互联网+监管”系统建设加快推进,实现与全国31个省(区、市)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国务院有关部门“互联网+监管”系统互联互通。接入各地区各部门监管应用451个,汇聚监管业务数据21亿条,发布监管动态2万余条,业务人员注册用户超过200万人。


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联通46个部门和所有省(区、市),归集信息近600亿条,“信用中国”网站推动信用信息“一站式”查询,日访问量突破1.2亿人次。


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优化升级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,依法归集共享公示各类市场主体登记备案、年度报告、行政许可、行政处罚、抽查检查等数据信息13.15亿条,访问量累计达到1557.9亿人次,查询量达到145.93亿人次。



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,外贸外资稳中提质

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和市场采购出口分别增长了31.1%25.2%

全国进口、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4.91小时和1.78小时,同比分别减少1.82小时和0.95小时,较2017年分别压缩64.2%85.5%


海关总署推广关税保证保险试点,累计3509家企业参与,担保税款3776亿元,其中中小型企业占比近80%



便利化举措广泛推行,政务服务高效便捷

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,实名注册用户超4亿人,已联通31个省(区、市)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、46个国务院部门,接入地方部门300余万项政务服务事项和一大批高频热点公共服务。


国务院部门40个垂直系统已初步向各级政府部门开放数据共享,逐步满足政府服务部门对自然人和企业约500项数据查询的需求。


56.3%的省级政府、73.3%的副省级城市政府、32.1%的地级市政府已依托政府门户网站建立政府数据开放平台。



常态化疫情防控精准推进,复工复产保障有力

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定期汇总全国40个城市500多个数据采集点的11类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动态。


国家税务总局发布“非接触式”网上办税缴费事项清单,实现95%以上的企业纳税人、缴费人网上申报。


优化营商环境成效与亮点

2021年,受访企业对全国营商环境评价为4.38分,较2020年提高0.03

其中,东部地区、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及传统制造业对营商环境评价较高,西部地区、资源行业和服务行业对营商环境评价略有下降。

从细分指标来看:

此次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形成了涵盖“基础设施”“生活设施”“政策政务”“社会信用”“公平竞争”“金融服务”“财税服务”“社会法治”“科技创新”“人力资源”“海关服务”“企业设立和退出”在内的12个一级指标和48个二级指标。

在12个一级指标中,11个指标评价有所提高,1个指标评价略有下降。

其中,“财税服务环境”评价最高,其次是“海关服务环境”“社会法治环境”和“社会信用环境”。

从企业经营情况来看:

2021年,有超7成企业实现收益增长。利用本地资源和开拓市场是企业开展投资的主因,“中国消费增长和中产阶级扩大”取代“数字技术发展”成为企业最重要的商业机会。超5成外资企业将中国视为全球首要投资对象,但也有28%的外资企业表示,受全球经济收缩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及疫情等因素影响,对华追加投资暂不在其计划内。

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来看:

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,10.7%的企业销售收入下降超50%,31%的企业销售收入下降20%-50%,30%左右的企业未受影响或销售收入增加。尽管如此,仍有83%的受访企业通过调结构、降成本等举措实现盈亏平衡。

企业普遍看好后疫情时代的发展前景,仅有5%的企业持悲观态度。其中,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企业对后疫情时代的前景预估最为乐观,持悲观态度的企业仅约3%。


对于如何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,报告提出了五大建议:

一是政策制定和执行,比如完善“事前、事中、事后”评价体系,提高政策公平性。探索保税料件优化申报的可能,提高产品流转速率。

二是招工用工,比如引导需求方建立企业实训基地,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等。

三是企业融资,比如建立相应的信用机制,理顺中信保相关保单理赔流程。

四是产业配套,比如推进部分港口的航道、泊位配套设施建设,满足外贸企业的合理需求。

五是通关便利化,比如对跨境电商领域的非原则性问题建立容错机制,研究临时允许跨境电商就地销毁少量不符合要求产品的可能。




分享到: